足球新闻
辟谣的无奈与无力
(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U22国足迎接出线关键战前夜,中国足协却在为另一件事“忙碌”——9月8日足球日报深夜,中国足协正式发文,“强烈谴责针对裁判员唐顺齐的网络谣言”。这篇辟谣声明并未引发太多关注,除了辟谣与谣言天然的“流量差”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这个谣言属于那种“一眼假”的范畴,与其说是谣言还不如说是对唐顺齐的“诅咒”!而这已经不是中国足协第一次回应这种“不值一辟”的谣言了。7月东亚杯期间,足协官方还曾专门发布详细数据,解释中国男足的行李构成,为的就是回击网络上关于“中国男足大包小包,日本球员就一个手包”的说法……
实际上,中国足球一直是相关网络谣言的重灾区,仅最近这段时间就有“苏超改名”“太湖基地拒绝国足训练”“足协指导苏超、村超被拒”等,至于像中国男足0:11不敌马来西亚、中国男足被业余球队完爆等更是某些网络平台的“保留节目”。中国足球、更具体一点就是中国男足,之所以会成为“谣言先天圣体”,主要还是因为其同时具备:流量大、关注度高、情绪对立以及最为关键的一点——造谣“成本低”。身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项目本身就具备巨大的流量和天然的对立性(不同球队支持者之间,球迷和非球迷之间的对抗屡见不鲜),中国男足常年的低水平现状以及层出不穷的行业乱象,更是加深了人们的固有印象。再加上某些相关从业者的推波助澜,使得中国男足早已成为了一个“痰盂”,没事啐两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造谣中国男足几乎不会付出任何代价,造谣者别说是承担法律责任,甚至都无需道歉,说不定还会引来诸如“菜还不让说了”“虽然内容不对但说的没错”这样支持性的言论,继续收割流量。
中国足协的连续辟谣虽然显得有些无奈,但好歹起到了一定以正视听的作用,只是,仅仅依靠足协部门辟谣显然还不够,想要改善中国足球的舆论环境,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记者 滕达
上一篇:苦等一夏!曼联弃将找到下家 33岁高龄转战德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意甲战火重燃!最新积分榜大洗牌,多场比赛惊心动魄
-
2025 年 4 月欧冠四强冠军争夺格局,巴萨、巴黎谁能登顶?
-
明晚欧冠淘汰赛首轮抽签!回看小组赛值得关注的数据
-
偷闲,申花主帅斯卢茨基现场观战德约科维奇比赛
-
5月5日亚冠收官战:广州恒大主场落败,西悉尼仍无缘出线
-
图片报:拜仁考察科隆小将马拉已两年,但尚未决定是否签约
-
图片报:尽管曼城等队有意,但奥利塞短期内不会申请离开拜仁
-
什琴斯尼快问快答:生涯最惧怕鲁尼;不管输赢比赛都要吃披萨
-
什琴斯尼谈加西亚:他是一位出色的门将,我期待他早日归队
-
欧冠小组赛:吉拉西进球精彩,与范尼等并列,哈兰德居首
-
什琴斯尼谈特狮:我们之间没有竞争,而是互相支持
-
亚冠赛场传奇!西悉尼流浪者队的崛起与群众基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