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新闻
首届新版世俱杯落幕,中国足球面临诸多亟待回答的问题?
纽约大都会球场上空的绚烂烟火渐渐隐去,为期一个多月的首届新版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简称“世俱杯”)就此结束。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大力宣称活动获得巨大成就,意味着俱乐部足球“黄金时代”正式到来。尽管社会对于新版世俱杯评价存在分歧,但其革新向新趋势已不可逆转。
中国俱乐部未能参加首届新版世界俱乐部杯,中国球迷对这项赛事的关注度远不及世界杯,中国职业联赛目前仍处于低迷状态,与国际足联举办的新赛事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不过,全球足球变革的浪潮汹涌澎湃,让人无法袖手旁观。对于中国足球来说,诸多迫切需要解答的疑问摆在了眼前:国内俱乐部离世界俱乐部杯的竞技场究竟有多远,我们应当怎样跟上世界足球的发展节奏,将来我们是否需要主动争取举办世界俱乐部杯这类顶级赛事。
远,有多远?
中国足球并非从未涉足世俱杯赛场。2013年和2015年24直播网,广州恒大队(现已更名广州队)曾两次作为亚冠冠军参加旧版世俱杯。但十年光阴荏苒,资本热潮退去、俱乐部分崩离析,往昔的辉煌如今只剩一声感伤。
武汉车谷江大女足在女子足球界,赢得了2025年5月举办的首届女足亚冠冠军,获得了参加2028年首届国际足联女足世俱杯的参赛资格。
不过女足俱乐部赛事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和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的男足没法相提并论。如果希望在代表俱乐部最高水平的男足世俱杯赛场再次看到中国俱乐部的参赛,估计要等非常长的时间。
依照赛事规则,最新一届世界俱乐部锦标赛每四年举办一次,共有32支队伍参与角逐。亚洲地区有四个参赛席位,由四年时间里亚洲冠军联赛的冠军自动获得资格。假如某支队伍在周期内多次夺冠,那么剩余的名额将分配给该周期内亚冠积分最高的队伍。
这表明,亚洲的俱乐部想要参加世俱杯,只有两种可能:赢得亚洲冠军联赛的冠军,或者持续表现出色,稳定地位于亚洲冠军联赛的前列。相比之下,中国的俱乐部在最近五年中,亚洲冠军联赛最好的成绩只是进入过一次八强,两者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
当前,世俱杯提供的奖金数额创下历史新高,或许会加剧亚洲各俱乐部之间的水平差距,进而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更加明显。
依照奖励方案,四支亚洲队伍里,成功晋级八强的利雅得新月将获得超过34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43亿元)。就连小组赛三场皆负的浦和红钻与蔚山HD,也分别拿到95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845万元)。这些钱款对于经常收支失衡、勉强维持运营的中超俱乐部来说,简直如同天文数字般巨大。
领先者率先获得变革带来的好处,拥有充裕的财力不断巩固自身,后来者想要取得进展就会变得极为困难。国内足球队将要面对的,是一个持续加大的经济与比赛实力差距。
由此看来,现在讨论中国队伍参加世俱杯的时间问题,显然不太现实。中国职业联赛目前能做的,就是静下心来调整内部机制,明确一条迎头赶上的方向。
变,怎么变?
中国足球要实现进入世俱杯的梦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一场自上而下、影响深远的重大变革,已经像浪潮一样传遍全球,足球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根据新版的世俱杯比赛时间表,亚足联从2023年开始把亚冠赛事改为跨年度举行,从8月持续到次年的5月,目的是让亚洲各支球队都能以最出色的状态参加比赛。这一改变带来了连锁的后续影响:沙特联赛马上响应,他们的球队利雅得新月在本届世俱杯中表现最佳;日本的J联赛计划在2026年完成向跨年制的转变;韩国的K联赛也把这件事提上了日程。
一个突出的转变在于外援规则的放宽。亚足联宣布从2024-2025赛季开始,其管辖的各项赛事不再设外籍球员注册上限。该组织秘书长温莎·约翰明确表示,此举旨在增强亚洲足球队在全球范围内的竞技水平。多个国家的联赛也同步调整政策,例如沙特和日本的联赛对外籍球员的准入条件已显著放宽。东南亚地区多数国家的注册外援名额也普遍提升至十名以上。
中超联赛目前依然沿用自然年的比赛安排,即每年初开始,到年末结束,并且对外籍球员的上场人数有严格规定,最多允许五名外援参与比赛。这种做法有其合理性,因为中国地域辽阔,南北方的气候条件差别很大,冬季在部分地区难以进行足球比赛。如果采用跨年赛制,可能会增加赛事的运营成本,同时也会对观众的观赛体验造成影响。此外,如果放宽对外籍球员的限制,可能会挤压国内球员的锻炼空间,甚至有可能导致俱乐部之间出现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当前局势紧迫,中国足球倘若仍旧停滞不前,极有可能陷入脱离实际的困境,难以进步。采用跨年度赛制有助于与世界足球体系相协调,同时也为球员到海外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引入更多外籍选手可以直接增强国内联赛的整体竞技水准。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联合会已经成立,相关人士必须认识到这些新情况。该组织需要充分运用其专门委员会的作用,针对比赛规则、外籍球员政策等核心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借鉴他处经验,有助于攻克难题。寻求解决之道时,途径往往多于阻碍。日本地处亚洲北方,他们借助球场顶棚遮蔽寒风,发放冬季补助抵御严寒影响。某些联赛则选择引入更多亚洲外援作为变通手段。这些做法都为中甲带来了有益的参考。
维持原状,借口总是能够编造许多。然而寻求改变,只需要一个驱动力——中国足球,断不可与全球趋势背道而驰。
办,何时办?
根据因凡蒂诺的规划,2021年原定由中国承办首次新版世俱杯比赛,但后来因为疫情爆发,这个赛事被顺延到了2025年举行,并且承办国家也改为了美国。
现在,当初为了举办活动而修建或者翻新的十处高级别足球设施全部完工。这些闲置的场地迫切需要高规格的比赛来利用,处于困境中的中国足球也盼望顶级的世界级赛事能够重新到来。
放眼世界范围,在中国看来,具备显著经济收益和视觉吸引力的全球性足球活动,主要就是女子足球世界杯、世界俱乐部锦标赛以及男子亚洲杯。
查看即将到来的赛事安排:男子足球世界杯将于2034年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由于大洋洲轮换主办的规定,中国申请举办的时间最早也要等到2042年。2031年和2035年女子足球世界杯的申办工作正在进行中,不过两次尝试均未能使亚洲成为主办地。与此同时,中国足球协会基本已经终止了2031年男子亚洲杯的争取。
未来十年间,中国具备资格、拥有时机申请的顶尖国际足球赛事,差不多仅剩下2029年和2033年这两届世界俱乐部杯了。
承办赛事时,运动表现确实是评估标准之一。现阶段中国男足与女足国家队伍发挥不佳,因此争取举办顶级比赛存在犹豫。然而,俱乐部层面的赛事负担较轻,或许是个更理想的方案。况且,欧洲五大联赛在中国已经培养起庞大的爱好者群体,完全能够保证赛事的观看人数与商业价值。
当前球场设施建设已基本就绪,因此后续申办赛事无需进行大量硬件方面的资金投入。新版首届世俱杯所获得的近21亿美元收入,折合人民币约150.5亿元,充分展现了赛事的盈利能力。举办这类高水平赛事,对于推动国内足球市场的活跃程度,以及促进足球文化的形成,都产生了显而易见的正面作用。
去年11月,凡蒂诺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直言,中国具备承办各类世界杯赛事的潜力和重要性,包括未来可能举办的男足、女足世界杯,以及青年世界杯和俱乐部世界杯等,都适合在中国举行,国际足联对此持积极态度,并已发出合作意向。
当然,能否成功尚不确定,要由各相关单位共同研究决定。不过,机会期正快速缩短,巴西、西班牙、卡塔尔、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清楚表示愿意举办2029年的世界俱乐部杯赛。
众多变数之中,一个事实已经非常明了,那就是:中国足球想要进步,就必须依靠世界级比赛的推动作用。接下来十年,中国足球能够采取的路径相当有限,是否要争取参加世俱杯呢?
上一篇:前国足球员徐亮谈中超球员薪水,网友看法不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资讯
-
2024/25赛季欧冠淘汰赛附加赛抽签结果揭晓,赛程公布
-
2025年亚足联U-20亚洲杯举行,淘汰赛对阵规则引关注
-
中国男足公布27人大名单,武磊伤愈回归、杨明洋首入选
-
8年过去,MSN组合令人怀念,内马尔道出当年离开巴萨的缘由?
-
2024-25赛季欧冠决赛时间确定!4月赛程超关键?
-
国足结束世预赛征程,东亚杯7月初亮相韩国,参赛名单初定?
-
足球盛宴!巴萨与皇马对决,激情悬念与文化碰撞来袭
-
亚冠精英联赛赛程出炉,泰山队2024年征战6场,对手多为日韩强队
-
12月17日女排世俱杯开幕,朱婷首战杭州表现出色
-
2025年女排欧冠决赛:意大利科内利亚诺队夺冠,朱婷高光时刻
-
欧洲杯1/4决赛:瑞士VS西班牙比分如何预测?盘口有何推荐?
-
原创:Dr C不懂球专栏 | 南都体育中超影响力报告解读